1-5月,解放牵引车销量遥遥领先,以9.6万辆的销量实现高增长28.5%,高于前4月增幅,在前10强涨幅位居第一。
吴基传认为,现在建5G基站并不是要替代4G的业务,我国进入4G的时间不是很长,当前4G的业务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发挥好,现在的问题不是简单区分4G和5G,更重要的是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吴基传表示,从移动通信发展过程来看,1G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2G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3G网速显著提升,使智能手机得到普及,4G时代流量资费大幅下降,视频成为风口。
最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了,上层建筑必须相应改变,国家的法律法规需要尽快跟进和完善。它不仅仅在消费领域,更要进入生产领域,一个经济系统有消费、有生产、有管理,才能构成数字经济。而互联网的最大问题是主根服务器在美国,附属的辅根服务器有12个,其中9个在美国,其余三个分别在日本、瑞典和英国,美国能清楚地掌握互联网上的一举一动。吴基传认为,工业社会的业态是以大工厂、流水线的形式体现的,将来的工业互联网生产对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则是颠覆性的,它是根据个性化、数字化、网络化来组建生产方式。对于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吴基传表示,数字经济用信息技术、信息元素作为经济的要素,以智能网络作为载体,运用各种平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服务。
近日,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举办的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高级管理研修班在北京举行,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出席研修班,就5G发展和工业互联网与学员座谈交流。(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据悉,覆盖全国部分地区的工程机械数据信息库现已初步建立,并依托全国会员单位已在20多个省市设立工程机械数据采集服务机构,共采集非道路移动机械相关信息数据158800余条。
——信息采集这项工作建立在户主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求。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识分为绿色、蓝色和橙色,分别对应电动和国III及以上排放标准、国II排放标准和国I及以下排放标准。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流动性强、工作周期短,工作时间和场所无规律可循,该领域国家没有强制报废规定,长期以来一直是安全生产和环保监管的盲区。此外,张祚岭表示协会将一直秉承通过行业自查、自律、自我监管的方式,来解决国内工程机械流通行业无序发展的问题,用行业自律的方式和市场的力量,帮助政府实现在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方面的行政监管。
过去,对此类污染源的管理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技术创新:为非道路移动机械贴上环保身份证如此庞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通过行业自查、自律、自我监管等方式解决国内工程机械流通行业无序发展的状态。
非道路移动机械对大气污染‘贡献占比大,却无主管单位,也无牌照管理。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数量猛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用上智能身份证 如今,全国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工程机械数据信息采集都有哪些技术创新手段?近日,我们采访了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会长张祚岭。据测算,一台工程机械的排放量相当于轻型商务车的30倍,折算下来全国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量与道路移动源相当,而且以柴油为主要动力的工程机械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均属于低空排放,严重污染空气质量。
协会按照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排放标准开展检测,下一步准备免费发放环保电子标识、安装非道路移动机械号牌、联网和填写纸质档案,发放非道路机械登记证书。其中,挖掘机械占35%,铲土运输机械占30%,路面机械占13%,桩工机械占7%,其他类别非道路车辆占15%。据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目前约有1000多万台各类民用工程机械活跃在建设施工一线。放管结合:增强行业自律,努力填补监管空白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采集备案流程复杂吗?会不会给机械主带来不便?这样管理会不会增加工地管理成本,遇到抵触情绪?……面对疑问,张祚岭坦率地道出实情:由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种类繁多、工作面大,且大多由分散于个人户主手中,信息采集及监管工作并非易事
张祚岭介绍,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通过大数据平台技术,将采集的数据成果与当地政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环境保护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摸清全国在用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的产品排放水平情况,完成基础性和技术性的数据统计工作,加强非道路工程机械行业管理和自律建设;同时,与地方合作,创新身份证管理,采取在线、现场采集方式,对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主要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备案登记,审核通过的予以发放环保标志和身份编码。此外,加上个别地方会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宣传不到位、方法比较简单,也容易导致个别机主的不理解情绪。
放管结合:增强行业自律,努力填补监管空白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采集备案流程复杂吗?会不会给机械主带来不便?这样管理会不会增加工地管理成本,遇到抵触情绪?……面对疑问,张祚岭坦率地道出实情:由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种类繁多、工作面大,且大多由分散于个人户主手中,信息采集及监管工作并非易事。过去,对此类污染源的管理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
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识分为绿色、蓝色和橙色,分别对应电动和国III及以上排放标准、国II排放标准和国I及以下排放标准。据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目前约有1000多万台各类民用工程机械活跃在建设施工一线。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数量猛增。为了规范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管理与使用,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早在2016年,生态环境部就依法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十一大类几十个品种型号的非道路工程机械大约1000万台套,主要是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和各类非道路车辆(叉车、牵引车、搬运车等)。技术创新:为非道路移动机械贴上环保身份证如此庞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通过行业自查、自律、自我监管等方式解决国内工程机械流通行业无序发展的状态。
此外,张祚岭表示协会将一直秉承通过行业自查、自律、自我监管的方式,来解决国内工程机械流通行业无序发展的问题,用行业自律的方式和市场的力量,帮助政府实现在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方面的行政监管。据测算,一台工程机械的排放量相当于轻型商务车的30倍,折算下来全国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量与道路移动源相当,而且以柴油为主要动力的工程机械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均属于低空排放,严重污染空气质量。
现状难点:全国1000多万台各类民用工程机械使用无序非道路移动机械是什么?张祚岭介绍,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不在道路上行驶的以汽油或者柴油为燃料的机械,主要涉及机械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挖掘机械、铲运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凿岩机械、农业机械、发电机组等。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流动性强、工作周期短,工作时间和场所无规律可循,该领域国家没有强制报废规定,长期以来一直是安全生产和环保监管的盲区。
非道路移动机械对大气污染‘贡献占比大,却无主管单位,也无牌照管理。张祚岭表示,由于没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采集,注册登记、编号发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无法落实,加之大多数机械业主都无法上保险,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将无法界定身份、造成责任追究难。
据悉,覆盖全国部分地区的工程机械数据信息库现已初步建立,并依托全国会员单位已在20多个省市设立工程机械数据采集服务机构,共采集非道路移动机械相关信息数据158800余条。只有通过加大服务项目力度,让户主自愿参与。近年来协会工程机械信息采集服务中心通过调查、信息采集、数据库统计分析等方法,客观反映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其中,挖掘机械占35%,铲土运输机械占30%,路面机械占13%,桩工机械占7%,其他类别非道路车辆占15%。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上智能身份证 如今,全国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工程机械数据信息采集都有哪些技术创新手段?近日,我们采访了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会长张祚岭。其中,租赁企业约占20%,个体户机主占80%。
协会按照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排放标准开展检测,下一步准备免费发放环保电子标识、安装非道路移动机械号牌、联网和填写纸质档案,发放非道路机械登记证书。——信息采集这项工作建立在户主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求
另一方面,中国具备统筹全国资源的能力,在跨省间氢气管道的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氢能资源调配等工作方面能较为高效地落实,同时全国及各省市陆续出台各项支持政策,以推进产业发展。主要原因有两个,1)氢气有用于工业生产的历史,氢的制取、储运技术储备相较燃料电池制造更为充分和成熟,据我们测算,燃料电池车在某些场景下的使用成本已初具经济性,说明在氢气制取及储备环节的成本控制已较为具备商业化的基础;2)加氢站作为燃料电池产业链中的基础设施,是燃料电池车顺畅行驶的重要保障,从朴素的商业逻辑来考虑,加氢站的布局应略先于燃料电池车的普及。
2019-2050 年,加氢站新增设备投资额有望达到 838 亿元。建议关注具备氢能相关技术储备的本土优势企业。我们认为,一方面,中国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优势显著,燃料电池车产业发展有望拉动千万吨氢气需求,对应万亿氢能产值;另一方面,氢能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商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加氢站及相关设备需求或率先释放,到 2050 年加氢站对应设备投资额有望达到 840 亿元。建议关注具备氢的制取、纯化、储运和加注技术储备的本土优势企业一方面,从三大工业气体巨头依托空分技术储备及资源调配能力在氢能产业链的全方位布局的能力向国内产业发展推导,我们认为,具有氢的制备和纯化技术储备的国内空分设备及工业气体制造公司有望受益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
我们认为,考虑到平均成本及社会推广效果因素,大中型客车及重中型货车未来更可能被替换为燃料电池车。氢能供给丰富+产业政策支持,中国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潜力一方面,中国是化工大国,据中国氢能联盟,中国现有工业制氢产能为 2500万吨/年,可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提供低成本的氢气供给,为更低成本制氢技术的研发提供时间。
我们认为,中国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但目前基础设施、成本、核心技术的系统性研发方面仍存在制约,后续仍需观察推进节奏。燃料电池车产业发展有望拉动千万吨氢气需求,对应万亿氢能产值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50 年中国氢气需求中性情况下将达到近 6000 万吨,主要增量来自于交通运输的燃料电池车。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加氢站及相关设备需求或率先释放,空间可观我们认为,在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发展的早期阶段,加氢站及相关设备的需求有望率先释放。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加氢站建设运营及相关配套设备有望率先受益。